拒絕心中虛假的平安

「感到平安」這說詞,已經逐漸變成基督徒合理化自身行為的標準答案。 莎拉,是一位正在決定上哪所大學的高三生。在四所大學的校園導覽後,莎拉告訴她的父母,她對某間學校「感到平安」。有一位正在考慮是否要開創新事業的商人,也說出類似的話: 「開創事業有風險,但對這件事我『仍有平安』」。 若心裡的平安成為我們作決定的終極理由,那就再也沒有人能夠質疑你甚麼了,這必定是最具壓倒性的用詞—因為這樣說根本在告訴人,是上帝讓你這麼做的。這時,誰還敢說上帝沒有讓你這樣做?或說你心中的平安可能是錯的呢?
上帝揀選的百姓並不起眼–看看摩西的家譜就知道

現代人可能會期望上帝用諸如:「摩西啊,別對自己太嚴苛了」或是「你做得到!」之類的回應。情況恰好相反,當上帝指示摩西寫下家譜,供所有人閱讀時,上帝就是在說:「以為自己不起眼嗎?你根本不知道你多不起眼,讓我來告訴你。」
如何在鼓勵人「做自己」的世界 教養兒女

世界講述了一個簡單的故事:「愛就是愛,當愛以任何形式呈現時,壓制它的人便是邪惡無比。」比起我們的故事,聖經的故事雖然沒有那麼多情緒的煽動性,卻是細膩並且微妙無比的。